國內藍領外勞人數於今年9月底已逼近67萬人,但產業界仍多次反映現行3K五級制的僱用條件過於嚴苛,不斷呼籲放寬申請門檻。勞動部表示,產業人力短缺的主要原因,包括「勞動力供應不足」、「工作條件不具吸引力」,以及「學用落差技能不合」等三項,而檢視現有附加就安費的實際引進比率,僅達核准名額的六成,顯示尚有可供產業補充外勞的空間,產業基層人力缺口,希望優先以本勞來填補。
為解決企業五缺問題,排除產業投資障礙,行政院11月一連召開多場記者會,10日針對缺工、缺才的解決策略,由閣揆賴清德主持,勞動部、國發會分別就藍、白領外籍人力政策提出報告。
根據勞動部資料,截至今年8月底止,製造業附加就安費核准外勞名額共22萬295人,其中5%有97,619人,10%有70,745人,15%有51,931人;實際引進總人數有13萬4,101人,5%有75,201人,10%有38,552人,5%有20,348人,分別佔56%、29%、15%。
勞動部次長廖蕙芳進一步分析,調查發現失業者未繼續就業,最大原因是「待遇太低」,其次為「工作地點不理想」及「工作環境不良」,「公司營運項目及工作環境不具吸引力」,也造成廠商招募的困難。她表示,一方面除輔導、補助3K產業改善工作環境及設備外,也將成立「全國勞工薪資行情及大專生就業導航查詢網」,揭露勞動市場薪資水準,讓企業招募、勞工在求職議薪時,了解市場行情。
賴清德表示,9月份失業率為3.77%,意味著在1千萬名勞動人口當中,還有33萬7千多人是潛在可供應的勞動力,隨著經濟發展,人力需求勢必也會增加,政府應和投資企業站在一起,企業也須一起響應投資台灣,共同提升經濟動能。
但他話鋒一轉,呼籲企業落實利潤分享員工,提供較高的起薪。「特別是上市櫃、國際級企業,起薪3萬元以下都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