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鑄造業轉型4C產業 推創新模式

鑄造業為重要基礎工業之一,為推動該產業升級轉型,政府已整合各方資源協助鑄造業創新,目標在2020年前,由3K產業升級為4C型產業。經濟部今年已爭取行政院科發基金5,500萬元的經費推動3D列印營運服務中心外,勞動部也配合修正「補助鑄造業改善工作環境作業要點」,擴大補助對象及補助額度,補助金額增加約2倍。人才培育方面,教育部核准產學專班,培訓150人。

經濟部工業局也將鑄造業列為今年度「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主題式輔導項目,預計輔導10家廠商以上進行升級轉型,2年內將促進投資新台幣10億元以上。

過去鑄造業面臨缺工、年齡老化、環境不佳的問題,而「穎杰工業」為鑄造業中轉型成功的典範廠商,有半數的製程已採用自動化,過去多由外勞在噪音大、髒亂的環境下工作,改善後一個機器設備就可取代15名外勞的工作,從業勞工平均年齡也由業界平均63歲降低為40歲。

 

目前全臺鑄造業共有800多家、從業人數18,000人,高達89%為7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中部廠商39%為最多,北部佔39%,南部25%。

 

工業局表示,協助鑄造產業升級轉型的推動模式,首先尋找業內領導廠商、願意投入照顧員工的廠商或是願意投入提升技術能力的廠商做為標竿企業,整合政府相關資源協助,另由公協會的參來擴大協助規模與對象,而鑄造業3K轉4C的創新推動模式,未來也將複製與擴散至其他產業。

台灣區鑄造品公會理事長許深波表示,面對全球景氣低迷,近期很多企業都在強制特休,但已有前次金融海嘯經驗,所以「沒在怕」,因此他已安排公司利用這半年時間,進行加強員工訓練以及改善設備等工作。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說,已有廠商利用這段期間從工作環境改善、設備更新以及人才再教育等方向著手,經濟部會了解企業需求,提供協助,等景氣回溫,企業馬上就能接應。

不過許深波談到當前經濟情勢對產業衝擊時說,以他公司為例,從業人員平均14天年假,過去多半休不完,但從9月起強制特休的情況由之前的1天增加為4天,明年的特休計畫提前至年初申請,預期明年3月

 

勞動部日前修正「補助鑄造業改善工作環境作業要點」,追溯至104年1月1日適用,原要點規定僅限於全新廠房及設備,一年最高補助150萬元,廠商得以2年為規劃提出計畫書,最高補助300萬元,修正後擴大適用於既有廠房的全新產線。局部改善部分,每件新購設備最高補助金額由10萬元增加至20萬元,每家每年最高補助由30萬元增至60萬元。

 

至於產業改善生產流程後,長期上對於人力需求影響,鑄造品公會副理事長廖坤成指出,以往鑄造3K製程多由外勞從事,以他公司而言,近2年有近一成的外籍人力精簡,但因鑄造業因與許多基礎工業有高度連結,且業務仍然成長,對於基層人力還是有大量需求。